当前,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三大赛道产业优势尤为显著。“新发展格局和新质生产力快速崛起对劳动者提出了更多要求,优势赛道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更具代表性、特征更鲜明。”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副主席张迎春基于对南京、无锡等7个设区市28家企业、6所职业院校的调研,带来了《江苏新质生产力优势赛道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建设情况调查》。
“所需之人”缺乏的背后结构性问题突出
“芯片设计之都”南京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紧缺指数TSI达1.4,即1名求职者有1.4个岗位供应,位列南京“4266”产业体系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第二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三电、智能驾驶等研发生产核心环节人才稀缺,电池工程师岗位供需比只有0.16,相当于6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不是说单纯的缺人,而是缺企业所需要的人。”正如电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座谈中所反映的那样,张迎春走访常州6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发现,操作、调试、维护等高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带来了结构性人才的短缺。
在“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道路上,江苏不仅技能人才供需结构长期失衡,引育留聚区域结构也有待优化。省内人才比例区域结构失衡明显,南京大专以上人口占35.23%,苏锡常均超20%,盐城光伏产能居全国城市首位,但仍是人口净流出城市,人才人口与城市发展规模不相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新八级工激励结构效率不足。新八级工制度鼓励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但“一企一证”的现象导致企业颁发的技能证书跨区域、跨单位流动不畅。优势赛道特级技师至今仅5人,均来自试点企业,同行业非试点企业的江苏工匠无法享受政策红利。一些企业评而不聘或者提薪幅度小,不同等级技能人才薪酬差距未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贯通政策与“新八级工”制度相融合不够。
“宁跑快递不进工厂”生存图鉴形成的原因多样
据美团去年第三季度财报,经济发达二线地市高频骑手月平均工资为9151元,而2023年无锡企业技能人才月工资中位数为7550元。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被称为就业“铁人三项”。“愿干‘铁人三项’,不肯进厂打工,这种生存图鉴的形成,收入是根本原因。”张迎春说,“如果技能水平不能体现在工资条上,新八级工制度就无法起到激励效果,也就难以在职工中发挥政策风向标作用。”
当然,原因远不止如此。在院校教育方面,高职院校新兴产业专业发展不充分,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难以为继,技工技师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等成为培育阻碍;在企业方眼中,成本是直观制约因素,因自行培养需要较长周期和较高成本,企业倾向于采取定向挖角方式招聘,对提高劳动者技能、完善内部分配制度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相关的社会服务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人力资源服务规模较小、力量分散、业务单一,几乎没有服务高技能人才的专门机构,而社会培训机构则以培养输送“普工”为主,满足不了优势赛道需求。
“从省级层面看,协同是政策短板。”张迎春补充道,人才一体化发展政策整体性、协调性相对不足,苏北、苏中城市依然面临苏南“虹吸效应”。此外,重点产业领域存在重叠与竞争,这就限制了人才在区域间的共享与高效配置。
推动优质赛道与高质人才“双向奔赴”须“三管齐下”
“要创造高素质劳动者人生出彩政策生态。”张迎春建议,实现“收入出彩”,建立与新八级工技能等级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积极落实制度的企业给予减税、信贷方面政策支持,并探索优势赛道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薪酬、专项特殊奖励,增强企业与劳动者向“新”而行的内生动力;“岗位出彩”,鼓励更多普通职工参与劳动和技能大赛,加快职业资格与职称的有效衔接,拓宽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职业转换通道;“地位出彩”,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提升高技能人才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占比。
同时,开拓高素质劳动者技能成才培养路径。顺“市”而为,发挥人才市场、社会培训机构和中介机构在人才资源引进培育配置中的作用,并完善紧缺技能人才需求目录,及时向各类社会组织发布企业技能岗位需求信息和预测预警信息;就业先行,支持企业开展以促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优化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鼓励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带项目孵化;融合深化,以产业园区横向整合资金、平台、师资、实训基地资源,以产业链纵向整合龙头企业、技能标准、培训课程、人才评价等资源,推动产才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就业质量。
此外,还要构筑高素质劳动者创业安居聚集高地。北上西进“增流量”,到东北和中西部的985、211高校和重点职业院校,推介江苏成为人才“就业第一站”,并加大江苏企业与当地高校人才合作培养;东连南拓“强链接”,实现长三角人才交通便捷链接、就业机会链接、创业学习资源链接,营造外来人口友好型省域环境;中聚外延“汇合力”,发挥重点城市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的“中聚”作用,建立跨区域人才交流驿站、劳务协作基地,吸引境外和外地高素质劳动者以项目合作、短期交流、候鸟式工作等形式参与江苏发展建设。
“人才依产而聚,产业因才而兴,这是不变的道理。”张迎春信心满满地说,“‘三管齐下’实现江苏新质生产力优势赛道与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双向奔赴’,成就高素质人才与高质量发展的‘双份精彩’!”
来源: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