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到工匠学院学习智能制造技术,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苏州盛虹纤维有限公司电工张忠明得益于工匠学院提供的平台,有机会参加学习培训,提升技能,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一路成长为特级技师。
张忠明所说的工匠学院,就是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学院年培训各类学员近4万人,锻造出一大批“时代工匠”“技术能手”。学院也是江苏省首座工匠学院,下设丝绸纺织、电梯产业、光电通信、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个工匠分院并实体运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长三角区域劳模工匠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先后在该学院挂牌。
过去一年,吴江区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全省范围县级层面首创实施产业工人“筑匠计划”。区总工会联合人社等部门共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助力600余名产业技术工人提升技能水平。
“筑匠计划”以培育“一专多能”为目标,培训内容参照相关职业和工种清单,结合企业和产业工人的需求,适当融入产改政策宣贯、“三个精神”弘扬等内容,促进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拓宽由“工”到“匠”成长路径,为示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工匠人才。
同时,以建强“工匠学院”为依托,推动丝绸纺织、光电通信、电梯产业、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个工匠分院、15家竞赛基地和30家示范工匠学堂建设,依托“区、镇、企”三级工匠培育体系和“青吴嘉三地互动、区镇企三级联动”技能竞赛机制,广泛开展“吴工大讲堂”“双进”活动,创新产业工人“教、培、带、赛”赋能成长体系,坚持典型引领,抓好示范带动。
此外,以深化“协作联动”为保障,抓好工匠人才梯队建设,携手区镇板块共同打造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培训交流、结对帮带、技能竞赛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阵地。在横向上,发挥产改联席会议作用,工会、人社以及其他成员单位共同拟定试行方案,根据当年度预算资金及全区工匠人才培育需求确定开设的项目。从纵向上看,“筑匠计划”企业申报、区镇初审、区级层面复核的模式运行顺畅,实现对项目立项、培训实施、效能评估、补助发放等环节的全流程监管。
据了解,2025年,吴江区总工会将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继续推进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围绕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四个千亿级产业,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构成的“4+2+1”产业体系,分两种途径实施“筑匠计划”:一是采取整体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实现对各领域产业工人的全覆盖培训;二是各工匠分院、基地、工匠学堂所在的单位以及其他产改试点企业结合需求自主申报培训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