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江苏广大职工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敢于打头阵、勇当先行者,答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答卷,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苏州金龙前瞻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明春说,近年来,苏州金龙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大方向持续发力,推出新V系客车、新能源卡车等产品,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力。同时,积极推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打造了具有代表性的自动驾驶巴士、无人作业专用车辆的典型应用案例,有力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必须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南京中电熊猫晶体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连生和他的同事经过不懈努力,攻克了温补石英晶体振荡器用低老化晶体生产技术难题。他表示,只有掌握关键技术,才能真正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中国制造要实现在更高水平上的再跃升,就必须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作为石英晶体频率元器件行业的国家队,为国担当是我们的时代使命。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正致力于新产品研发,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在国产化的道路上不断深耕,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国产化替代。为每一台电气产品都装上一颗纯正的‘中国心’,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
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全国劳模、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张永洁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一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工人,张永洁认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更离不开技术工人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他创新解决生产难题,结合世界一流加工技术,先后完成多个重大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项,通过专利技术应用及工艺流程优化、技术创新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技术,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立足岗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努力把每一件产品都做成精品,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我们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更多青年工人成长成才,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国劳模、江苏广兴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沈春雷深刻体会到传统建筑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防止内卷的重要性。他表示,面对数字化转型、绿色建筑等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建筑行业必须积极拥抱变革,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建筑行业中,过度的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已导致行业利润下滑,影响企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陷入‘内卷’困境。我相信,在总书记的指引下,建筑行业定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书记对江苏寄予厚望,作为江苏的一名产业工人备受鼓舞。”全国劳模、江苏油田首席技师田明表示,他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去年用自己创新的连续油管技术为华东溱潼油田和江苏兴化油田数万吨页岩油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并破解了全球第二套、国内首套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清焦解堵的世界性难题。从业近40年来,田明先后完成发明创造成果100多项,为国家创造了过亿元的经济效益。他发明的气动螺杆钻具试验台截至目前已累计检测750台次,节约成本近百万元;改进的震击器震击能力从井深4000米提升到6000米,一举打破国外产品垄断现象,填补了国产此类工具在高压深井中的使用空白。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江苏电科院高级技师张晓琴说,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等重要论述,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紧密相关。作为一名电力一线科技工作者,他将积极应对新形势下能源转型需求,着力开展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电力绝缘介质低碳循环利用等新技术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