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槐艾)近日,扬州市召开职业教育“双元制”发展推进会,并出台《扬州市推进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推行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让工匠进校园登讲台,把车间变课堂和实训基地,强化“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师化育人,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扬州“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着力构建“职业院校+企业”双主体培育、“学校教学+企业实训”双方案培养、“课堂+实训平台”双场景教学、“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师化育人、“学校学生+企业学徒”双身份成长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新模式,到2027年,培育100个左右“双元制”专业(群),初步形成与全市产业发展匹配度高、贡献度高的“双元制”专业体系,“双元制”人才培养年规模10000人左右,其中应用本科1000人、高职6000人、中职3000人,之后培养规模每年增长15%左右。

    具体工作举措是推行“五个强化”。强化“职业院校+企业”双主体培育。推动职业院校更大力度开展“引企入校”“办校进企”,扩大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班级与企业等多层次和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开设企业课程等多形式的合作办学,与相关领域市内外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以及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双元”实践中心、技能竞赛训练场地等,建成15个左右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培育50家左右“双元制”产教融合型企业。强化“学校教学+企业实训”双方案培养。全面实施“双元制”专业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专业实习实训课时占比不低于总课时的50%,其中面向企业真实生产场景的实训不低于30%。强化“课堂+实训平台”双场景教学。建设10个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园区协同、模式创新、共建共享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双元”实践中心。强化“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师化育人。实施千名优秀“双师”培育计划,新建“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0个,聘请企业优秀技能和管理人才到校兼职授课或兼职指导实训,每年新培养中职学校产业导师、高职院校产业教授40名左右。强化“学校学生+企业学徒”双身份成长。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规模以上企业按照职工总数的2%、国有企业按照岗位总数的5%提供学徒岗位,为学生(学徒)实训提供企业培训师、实训场地、设施设备,并给予一定劳动报酬。对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因接收学生实习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法予以扣除;超过部分,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在工作载体上,扬州市将提升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功能,新组建2至3个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支持职业院校联合相关产业链链主企业、高等院校等,组建全国性、区域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产教融合“双元”实践中心,聚焦该市“613”现代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以职业院校牵头,通过校企共建、行业力量参与、更高层次学校助力的形式,建设5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孵化一些“双元制”示范企业,制定“双元制”示范企业遴选标准,每年培育和遴选10家左右“双元制”示范企业。制定“双元制”专业培育方案和认定标准,每年培育和认定30个以上“双元制”专业(群),加快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职业院校专业体系。


来源:江苏工人报

点赞(0)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