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以来,在江苏金茂源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乙醇生产线上,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司工程师于长行,带领的劳模助企行团队,通过工艺优化,成功将乙酸乙酯生产废水余热转化为物料预热能源,实现年节约蒸汽1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吨的显著成效,受到公司和职工的高度赞扬。
在传统酒精生产工艺中,糖化工段需通过蒸汽将物料(木薯粉浆)从常温经换热逐步加热至85℃以上的液化温度。原系统每吨酒精蒸汽消耗达1.87吨,其中物料预升温环节存在大量热能浪费。与此同时,乙酯生产工序排放的工艺废水温度高达100℃,直接经热水槽顶外排放空,使可贵的能源白白地流失。
于长行团队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在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中,团队经过2个月的热工测试与工艺论证,向公司提出了“乙酯废水余热梯级利用”方案:在糖化工段前加装四级伞式物料预热塔,构建逆流换热系统:乙酯废水产生的余热(100℃)从预热塔底部进入,物料(73℃)从塔顶逐级向下流动,配套建设温度检测控制系统,确保换热效率。
这一技改成功实施后,在今年3月生产中得到了验证:物料入罐温度由73℃提升到78℃,每吨酒精蒸汽消耗降低10kg。全年算下来,可节约蒸汽1000吨,折合标煤12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吨。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30多万元。
该项技术已形成标准化改造方案,可在同类型酒精生产企业推广应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
节能降耗关乎企业百年大计。于长行团队这一技改成功,彰显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
来源: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