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江苏嘉耐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永来格外忙碌,一份由他草拟的产业工人成长规划建议初步完稿。该建议以激发职工创新力为目标,细化了培训赋能、激励机制等内容,经企业内部集体讨论、审批通过后,将在明年年初落地实施,成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坚实“基石”。
嘉耐股份坐落于宜兴市新庄街道,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不仅在国内耐火材料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还荣膺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在企业创新发展征程中,产业工人无疑是创新驱动力。嘉耐股份抓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契机,聚焦行业发展现实需求,以生产车间内的微竞赛为切入点,围绕基础知识、实操技能、创新能力、质量意识、安全环保意识等精心“出题”,鼓励职工借助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创新踊跃“答题”,以赛促培激活产业工人创新潜力。
“坚持从生产实践中来,再回归到生产实践中去,微竞赛成了产业工人身边的创新‘摇篮’,让他们有了展示自我的‘窗口’。”嘉耐股份相关负责人说,借助微竞赛,职工个性化成长蓝图得以勾勒,职业发展路径与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了同频共振。2023年至今,已有十余个产业工人或团队的创新产品在微竞赛中脱颖而出,并成功投产。
微竞赛的内容聚焦生产实践中的细微之处与关键环节,以“小切口”精准切入,竞赛项目不受场地与时间限制,可随时随地灵活开展,在企业内部营造出日益浓厚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同时也让生产环节更加贴近实际、富有成效。
今年年初,针对生产车间粉尘问题,企业为散状料车间量身定制了全新的“挑战课题”——如何有效降低粉尘浓度。围绕“生产车间粉尘治理”,一场激烈的竞赛迅速在车间内拉开帷幕。7个小组各显神通,围绕生产工艺优化、排风系统优化、管道优化、设备布局优化等展开攻关。不到半个月,由职工孙荣强领衔的竞赛小组找到了突破口。他们将设备连接处的硬连接变为软连接,在接口的部位使用柔性材料进行密封连接。仅仅替换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配件,就让长期困扰的接口处产尘问题得到解决,最终除尘率达95%以上。
这样的创新场景还有很多,产业工人提出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等“五小”创新,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在“搅拌机叶片国产化替代降本”竞赛中,定型制品车间某竞赛小组开展QC攻关,实现母材种类、焊条种类、焊接工艺国产化替代,每年可节省近40万元的生产成本;预制件生产班组在车间内部举行多次“物料混匀、成型控制、养护脱模及烘干”等重点生产环节工艺的现场微竞赛,当场竞赛、当场评比、当场决策、当场落实,有力推动了生产作业流程不断优化升级、精益求精。
“产业工人身处生产最前端,不仅能第一时间发现生产环节中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更能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嘉耐股份第一党支部书记单以刚赞叹道。
产业工人要想在微竞赛中“唱主角”,离不开过硬的能力。嘉耐股份以职工全周期成长为出发点,为每一位职工量身定制“成长方案”,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渠道。从老带新、师带徒,到新员工专题培训营、后备人才培训班、高管大讲堂,再到校企联合创办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创新平台……在嘉耐股份,不同形式、不同条线的培训,伴随着每一位产业工人的成长。
“企业的常规培训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公司的重点科研项目让我快速成长。”短短两年时间,职工节闯就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技术中心工程师。
在“干”中担当作为,在“赛”中发现榜样。在嘉耐股份,每一位职工都有自己的“分数”,通过竞赛获得积分,积分累加成为个人推优评先、职工福利的依据以及晋升的条件,打通了职工的成长晋升通道,让产业工人有里子更有面子。此外,嘉耐股份还大力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升学进修,破解了技术工人职业发展中的“独木桥”“天花板”问题。目前,公司已有20余名高技能人才获得高级职称。
来源: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