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万艾兵 胡素娟 卢克余)淮安经济开发区现有各类企业近1000家,有4万多名从业职工,是产业工人集聚区,中小企业集结地。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总工会将其作为产改试点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打出重引领、搭平台、抓维权“组合拳”,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该区强化职工思想引领,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通过车间“10分钟”把“大学习”的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线上指尖。同时,组织劳模工匠助企行技术服务队走进企业讲授人机协同操作、5G通讯技术等实操经验和自动化生产、焊接等技术技能知识,提高职工技能和实操能力。同时,创建由朱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的开发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和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家,通过示范引领,比学赶超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该区总工会指导开发区工会创新实施“红领工匠”培育三年行动,瞄准“选、育、激”三个重点,计划五年内覆盖80%以上的规模企业。目前,已培育“六型”班组20个、“五小”创新成果16个、好师傅33名、学习型职工338名。其中,双环公司率先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形成了技师向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晋级的阶梯式成长机制,首席技师享受公司副总级待遇。飞特尔公司荣获全国2023—2024年度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领军企业。此外,推动开发区工会、企业工会围绕机械、生物医药、纺织、快递等行业产业开展竞赛,其中,企业工会开展技能比武、“五小”竞赛、“六型”班组创建活动累计23余场次,近万名职工参与。
该区总工会在开发区设立助企服务站,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推行“1+3”集体协商制度。截至目前,产改试点企业中有99家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惠及职工人数8000余人。打造“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调处平台,把18名网格员纳入工会调解员考核之中,办结各类劳资纠纷168起。此外,采取“你下单、我接单”模式,为职工提供法治培训、心理健康、争议调解等服务。持续开展“四季送”关爱服务,做好引进“淮上英才计划”创业人才服务保障,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