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紧扣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以赛培优、双轮驱动等举措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了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校企联办,精准育人才
该校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定位和制造行业现状,强化“厂中校”与“校中厂”联动效应。通过技能培训、技术帮扶、创新攻关等助企解难题、育人才。
该校联合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淮安技师学院中天钢帘线学院,围绕服务中天钢帘线产业,在校内建成企业生产线,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每年计划培养100名学生进企就业。去年11月,60名中天钢铁的新员工在该校开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培训,为钢帘线产业技术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同时,该校还针对本地企业研发和生产环节技术瓶颈,点对点开设人才专班,常年和捷泰新能源、实联化工等该市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专项研究,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以赛培优,技赛获佳绩
在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该校2022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葛雨婷荣获二等奖。像她一样,获得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项的人还有很多。仅去年,该校师生先后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车路协同项目、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江苏省新材料生产制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4个。
这些成绩与该校不断完善师生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和大赛管理办法等制度有密切关系。他们发挥技能竞赛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引领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教,通过大赛锤炼,接触更加前沿的技术技能,认识更多优秀的技能大师,进一步激发更多师生的专业热情,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双轮驱动,赋能促就业
“我参加了‘兵主播’培训,还取得了网络营销师证。现在我是一名专业的直播带货达人,直播平台人气旺盛,不用发愁就业问题了。”淮安退役军人徐丹说。
据了解,该校坚持学制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办学,用技能帮助万千学子成就出彩人生,将技能教学成果推广服务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该校发挥技能育人优势,面向广大市民开设厨艺、短视频制作、网络主播等技能培训,还针对特殊群体,量身定制打通就业直通车。此外,联合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淮安市退役军人教育学院,通过实施“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的精准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服务淮安产业集群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退役军人高技能人才。
该校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产业办专业、联合企业搞教学、校企融合促发展,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为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