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林

填报单位:省总工会

所属队伍:省服务队

工作单位及职务: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从事专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主要服务方式:线上线下同步

立即邀约

详情介绍

  • 所获荣誉 (年份) 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08年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2011年获得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江苏省第三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突出贡献奖、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第十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9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被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授予脱贫攻坚记大功,获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推广大使称号。
  • 主要研究成果与方向 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育成优良食味粳稻南粳46、南粳5055、南粳9108和南粳5718等品种20多个,实现了南粳系列品种江苏省各大稻区及周边省份全覆盖的战略布局与品牌大米“新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南粳系列品种不仅食味品质极佳,而且抗性强、产量高,真正实现了食味品质、抗性和高产的有机结合。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5718和南粳3908先后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5718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2和2023年全国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增产稻谷350多万吨,增收300多亿元。长三角地区300多家稻米加工企业以南粳系列品种为原粮,打造优质大米品牌,支撑“水韵苏米”、“金陵味稻”、“射阳大米”、“兴化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发展,利用南粳系列品种年生产大米300万吨左右,年销售收入约150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植物新品种权70多项。主持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2)、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2)、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第二2项、第三1项)、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1项(第2)、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第2)、院科技开发特等奖1项、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院、市和全国青年优秀论文奖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SCI论文20篇。主编著作5部、参编2部。
  • 重点服务内容 优质新品种推介和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