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交界处,绣针河旁,地处江苏最北部的西棘荡村,早已不是20多年前的模样。


 从负债20万元, 到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0.4亿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00万元, 从贫穷小渔村到全国文明村和经济发展强村, 从“嫁女不嫁西棘荡”到周边农民争相前来务工……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带领西棘荡村由弱变强、 由乱到治, 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西棘荡样板。


 穷、乱、差,是以前人们提起西棘荡村的第一印象。这里荆棘丛生、交通闭塞,村民们土坷垃里刨食,靠天吃饭,人心涣散,村“两委”几近瘫痪。


 为了拔掉“穷根”, 钟佰均带领村民种过红提、 栽过洋葱, 都因水土不服而告终。 钟佰均没气馁, 带着村干部跑市场、 搞调研, 偶然了解到尼龙颗粒加工产业。“家乡沿海废旧渔网资源丰富, 何不变废为宝?”村支部经过讨论研究, 决定说干就干。


 带上煎饼,钟佰均直奔宁波招商引资,但客商来了一看,连路都不太通,摇摇头就走了。钟佰均没有放弃,带领村委一班人建起厂房修好路,拉上电通上水后再次南下,经过“三顾茅庐”, 客商终于被感动。2000年, 全村第一家颗粒加工厂投产, 当年就盈利40多万元。 为形成集聚化发展效应, 西棘荡村党委还牵头成立尼龙颗粒加工协会, 对全村颗粒加工企业生产销售进行统筹规划。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平日里就关注国家政策走向的钟佰均坐不住了,“村里颗粒加工厂粗放散乱,污水任意排放, 肯定会触碰环保政策整治红线, 与其被动整改不如主动转型。”


 西棘荡村大刀阔斧,先后关停、合并加工小企业140多家, 转产企业10多家, 同时修建污水处理厂, 建设产业园, 引进宏海塑业等深加工项目。 村里投资1.2亿元, 建成村集体企业—永泰塑业, 实行“支部+公司+农户”模式, 吸引周边农民1600人创业就业。 西棘荡村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 每年“吃”掉全国80%以上的废旧渔网。2023年西棘荡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4亿元,实现税收337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00万元, 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78万元、


 傍晚,村口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大厅亮起了灯,一位村民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办理社保验证业务。“考虑到村民们白天工作没时间, 便民服务大厅采取延时工作制,通常七点以后才下班, 忙的时候要加班到十一二点。”钟佰均告诉笔者。


 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组织振兴。刚上任时,钟佰均在党员大会上铿锵有力地作出六字承诺——“公开、 公平、 公正”。 他从村干部自身开始“立规矩”, 提出“不吃老百姓的饭、不收老百姓的礼、 不在家里办公”的“三不”原则, 规范党务、 村务、 财务“三务”公开, 村里无论大小事都通过党员大会充分讨论。


 正因干群同心,西棘荡村干成了很多大事。从兴建绣针河大桥,到建设党建文化公园、乡村大舞台广场、新幼儿园,再到集中居住区建设,党组织始终发挥着“定盘星”“主心骨”作用。


 产业兴旺带来村集体收入增加,为民办事的“腰杆”也直了起来, 近年来, 西棘荡村一件件惠民实事相继落地。 村里投入近千万元对配套基础进行提档升级, 开通四横四纵长10公里的村庄主干道。 协调相关单位在村设立“警快办”综合服务窗口, 实现周边村身份证、 车驾管等50项警务事项就近办、一窗办。 定期邀请市区名医下沉坐诊, 全面提升周边就医环境。 村里还规定, 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 可以统一安排到村集体企业工作, 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 则由村集体进行兜底帮扶。


 “过去, 全村没有一间好房子, 也没有水泥路, 一到下雨天, 人人都成了‘泥腿子’。外面的姑娘不愿嫁进来, 本村姑娘一心往外飞。 如今, 在钟书记的带领下, 我们人人有工作, 家家都住上了小楼房, 家门口有广场,路也好走了。 我常去周围的村子转, 一圈比下来, 还是咱西棘荡最好。”村民张文忠感慨地说。


 在钟佰均的带领下,西棘荡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村等。


来源:连云港日报


点赞(0)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