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卞静) 自“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开展以来,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扬州市江都区总工会深入调查研究,将劳模自身的“资源清单”与企业的“需求清单”精准对接,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造船业为重点,组织劳模帮助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成果转化等服务,有效提升了企业问题解决率和满意度。

    措施落在“实”处

    健全组织体系,压实工作责任。由区总工会统筹主导,有关职能部门具体承担日常工作并确定了牵头负责人员,常态化进行政策解读、座谈交流、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其他部门积极配合,落实需、求对接,协调指导推动助企行工作有序开展。

    深入调查研究,精准制定对策。区总有关部门经常深入相关企业,倾听企业诉求、了解企业困难、摸清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地区、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及业内专家,与企业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全程跟进推动问题解决。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行动保障。包括定期会商机制,听取情况汇报,安排部署有关工作;信息报送机制,及时了解活动进展、问题解决、政策落实等情况;人才培养机制,为劳模工匠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良好的工作条件,打造具有延展性与生长力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技能人才生产实践、创新创造、能力提升协同并进;宣传报道机制,及时报道助企行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同心合力助企发展的浓厚氛围。

    目光瞄准“难”处

    江都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包括央企在内的多家船舶制造企业入驻,并迅速跻身全省三大造船基地之列,“全国造船‘长三角’,扬州造船看江都”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但在江都造船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比如:如何让船体测量、安装精确度更高,从而杜绝返工现象,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直是相关企业力求解决的课题。

    去年,一项名为“壳舾涂一体化”的控制技术获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业内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而这项技术的发明人,正是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区劳动模范管云飞和他的中船澄西精度管理室团队。几年来,他们在船舶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共获得自主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形成专业技术论文22篇,参与行业级重大课题5项。

    提到“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的领队顾春勇,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义彪感慨不已:他是我们公司的仪表维修高级工程师,同事心中的“发明大王”。企业有什么技术难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顾劳模。他的20项专利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难题。我们公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步步走到今天,他就是一等大功臣!

    效果亮在“明”处

    助企行活动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真金白银”的数据给人惊喜,令人赞叹:“壳舾涂一体化”控制技术自实施以来,累计为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节约成本超2700万元,加上其他发明专利,为企业创造综合效益高达5000万元;顾春勇和他的团队开展的燃煤锅炉清洁化能源替代项目,已实现节能1.5万吨标准煤,为公司降本增效3000余万元。

    除了亮眼的经济指标,人才梯队建设也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顾春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高级工202名、技师10名、高级技师5名,被评为“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而管云飞的工作团队中,每个人都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扬州船舶工匠学院负责人、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工会主席陈加宽表示,工会开展的助企行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技术优势,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将在系列活动中,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加全面地融入企业文化,依托工匠学院平台,引导广大职工学劳模、做劳模,做新时代高素质船舶产业工人。”

来源:江苏工人报

点赞(0)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