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琴利用绝缘介质含水量现场一体化检测装置开展分析。


    2014年7月,我进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一入职便被分配到了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在这一年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首批“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非常重视年轻员工的成长,我到工作室便与领衔人朱洪斌签订了“师徒”协议,师父鼓励我带着三个“耳朵”开展工作:“标准方法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为我自己开展创新攻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在开展六氟化硫气体检测的时候,我发现六氟化硫检测涉及9项杂质指标,酸度、矿物油、可水解氟化物、六氟乙烷、八氟丙烷5项指标的检测没有现场仪器化方法,必须在实验室检测,操作繁琐、试验时间长、误差大,完成单个六氟化硫样品的检测至少需要18个小时,随着特高压工程的不断建设,六氟化硫气体用量动辄上百吨,六氟化硫质量检测成了工程建设进度的“拦路虎”。

    能不能实现六氟化硫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化的检测?我给自己设定了目标方向,师父听到我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支持,让我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攻关。我们将9项杂质指标逐一拆解,分别突破,提出半透膜吸附红外检测矿物油技术,新型填充柱六氟乙烷、八氟丙烷分离技术等系列创新方法,但在酸度检测时却迟迟无法推进,现有的传感器只能准确测到0.1pH值的变化量,但酸度检测数据必须要精确到0.02的pH值变化量才行,当我一筹莫展时,师父鼓励我不要半途而废,进一步思考新的技术方向,是不是只能依赖传感器才能解决,最终我们找到了pH值平移分析手段实现了酸度的检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六氟化硫气体一体化检测装置第四代产品研发成功,我们实现了9项杂质指标的一体化检测,将检测时间由18个小时缩短到了40分钟,效率提升27倍,解决了行业40多年的难题。2019年,“万里长江第一廊”苏通GIL管廊建设,因为有了新装置,原本一年半的气体验收时间不到一个月就完成,助力工程2019年9月提前投运,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2019年,我的成果“六氟化硫现场一体化检测装置的研制”荣获了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因为江苏省总工会对于“三十”第一完成人的奖励,非常荣幸我在2020年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荣誉的获得更加坚定了我开展职工创新的信心,围绕一线生产难题,我以提升分析精度、提高分析效率为目标,不断攻关新技术、新方法。2021年,我申报的项目《绝缘介质水分含量现场一体化检测技术及装置》获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资金。如今,我已带领团队研发油色谱高精度在线监测装置、六氟化硫气体现场高效回收装置等装备8项,不断破解能源强国转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成果在四川白鹤滩水电入苏等18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

    2023年,经过9年的积累,我的项目成果“高温室效应气体六氟化硫减排技术及应用”荣获第七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2024年我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我心里,工会就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光,给我肯定,激励我不断前行,我将继续挺膺担当、主动作为,吸引和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职工创新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谢丹娜


来源:江苏工人报

点赞(0)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