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劳动竞赛

报名时间:2023年5月19日前完成报名

大赛时间:2023-06-01

地点:徐州

大赛简介

本次劳动竞赛着力开展四大竞赛项目:

(一)围绕培育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开展练兵比武竞赛。结合产业发展需要、企业生产任务和岗位一线实际,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引领职工立足本职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创新业绩,不断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职业技能发展模式,助力职工“工”变“匠”。积极组织参与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学习练兵专项活动,举办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培育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各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二)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开展职工科技创新竞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动员职工普遍开展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以工程机械和智能制造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为载体,发挥工作室引领创新作用,放大工作室联盟集智创新效应,把提高职工创新能力作为助力职工成长、企业发展、产业升级重要基础,组织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提高创新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培育遴选优秀项目参加省、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大发明专利“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革新、小建议)典型案例评选。

(三)围绕推动安全绿色发展,开展安全节能竞赛。落实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厚植职工安康文化,加大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素质和安全健康意识。大力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隐患随手拍、职工安全行为习惯21天养成等活动。围绕推进美丽徐州建设,聚焦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组织职工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不断提高竞赛绿色含量。

(四)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开展班组争先创优竞赛。推进党工工作深入班组、深入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党员在技术创新、助推发展、促进和谐、固本强基上当先锋。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工作力度,推动基层班组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引领。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深化“六型”(学习型、创新型、环保型、效益型、和谐型、安康型)班组建设,加强班组长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把班组建设成职工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坚实平台。

大赛动态

大赛图片集

成果展示

多维延伸竞赛内涵。依托竞赛载体,组建工程机械和智能制造劳模工作室联盟,18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活动16场,转化开发国家级标准11个,省级(行业)题库16个,惠及工程机械行业产业工人2.5万人。目前,累计成功创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4个,省级以上智能工厂10家、智能车间35个;徐工汉云连接设备超145万台,荣登全国双跨互联网平台第二位,无人电动装载机、清扫车、救援平台等智能化产品引领行业风潮。

精准融入产改大局。以劳动竞赛拉动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工程,针对关键工种分层分类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推进“13567”技能竞赛管控模式,持续发挥“工匠学院”作用,深度推进企校一体、产教融合,与4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学生定制培养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企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队伍构建等八个方面协同推进,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行业、产业、企业需求侧精准对接,为一线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项目保障,为竞赛人才梯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鼓励企业设立技能大赛专项奖金,对于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的技能人才给予2000元到1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对表现突出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成果命名、股权激励等,形成鲜明价值导向,有效激活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聚焦生产难题,开展创新创效课题攻关,设立职工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完成“八小”创新项目1874项,降本增效4856.8余万元,申报国家级创新项目15项。

竞赛正在进行中,年底表彰

一是建立健全党建+竞赛体系。推进党工工作深入班组、深入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党员在技术创新、助推发展、促进和谐、固本强基上当先锋。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工作力度,推动基层班组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引领。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深化“六型”(学习型、创新型、环保型、效益型、和谐型、安康型)班组建设,加强班组长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把班组建设成职工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坚实平台。

二是精准融入产改大局。以劳动竞赛拉动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工程,针对关键工种分层分类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推进“13567”技能竞赛管控模式,持续发挥“工匠学院”作用,深度推进企校一体、产教融合,与4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学生定制培养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企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队伍构建等八个方面协同推进,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行业、产业、企业需求侧精准对接,为一线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项目保障,为竞赛人才梯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鼓励企业设立技能大赛专项奖金,对于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的技能人才给予2000元到1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对表现突出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成果命名、股权激励等,形成鲜明价值导向,有效激活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聚焦生产难题,开展创新创效课题攻关,设立职工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完成“八小”创新项目1874项,降本增效4856.8余万元,申报国家级创新项目15项。

宣传报道